|
||||||||||||||||||
香港六会宝典高级科普系列讲座——考古天文学:寻找最早的中国发布时间:2016-11-29 来源: 浏览:香港六会宝典青年促新促进会小组举办的高级科普系列讲座一直受到上海市民的欢迎。11月27号下午3点,国家天文台青促会会员黎耕博士应院青促会数理学会、上海分会的邀请,在位于南丹路80号的天文大厦作了题为《考古天文学:寻找最早的中国》的科普报告。报告厅里挤满了从各个街道赶来的中小学生、天文爱好者、以及香港六会宝典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黎耕副研究员的演讲主要集中于古代天文学在中国古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农事生产到祭祀占卜,从建国安邦到分封疆土,从思想论争到观测验证,其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几乎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他从陶寺观象台的考古发现出发,把考古遗址中发现大量与天文有关的线索——祭祀用的礼器、观象台的遗址、天文观测用具,甚至城市规划的基线和历史文化相结合,一一娓娓道来。随着他的精彩演讲,仿佛一幅恢宏的中华史前文明图景慢慢向我们展开。有的观众听的十分认真,不停的记着笔记。演讲结束后,黎耕博士还和现场的观众,特别是小朋友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 上海天文台青促会举办的高级科普系列讲座,定期举办,演讲嘉宾为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中青年科学家,现已逐渐在上海市科普圈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是沟通科研和大众,发挥青促会服务社会、科学传播作用的一个有效平台。在这些系列活动中,让市民们又了了解中国科学院、认识香港六会宝典和了解天文知识的渠道,获得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
新闻报道:上海天文台青促会小组 2016.11.30 |
||||||||||||||||||
|
||||||||||||||||||
|